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说课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时间:2024-06-13 20:55:19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精选3篇)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精选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1

大家好:

《送元二使安西》,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原诗。(朗读原诗)

九岁就负有才名,年十九,赴京城试,举解头,二十一岁成进士。后官至尚书右丞。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

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它展现的是送别多年好友远赴边疆就职,临别在即、把酒话别,恋恋不舍的画面,凸显朋友感情深厚、真挚。

下面我们共同学习该诗,去领会诗中的意境:

看题目:送元二使安西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题目可解:送别元二出使安西。

来看第一二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前两句的解释为: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增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再看三四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两句的解释为: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斟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那么这又是怎样的一杯酒呢?是杯伤感的酒:春雨挽留不住友人的脚步,朋友终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是杯祝福的酒:出使安西,路途遥远,吉凶难料,还请您干了这一杯,祝福我的朋友一路平安。是杯壮行的酒:祝愿朋友今日出使安西,一定能在边关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来年凯旋而归。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从饱含深

情地的劝酒中,可以体会出朋友间的那种依依不舍与牵挂。凸显朋友感情深厚、真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这酒中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2

教学内容: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纬度确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平仄规律,学会吟诵诗歌。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平仄规律,学会吟诵诗歌。

教学难点:运用平仄式诵读法吟诵诗歌。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渲染法。

教学准备:包含《阳关三叠》、地图、阳关以西视频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系实际、入诗境。

1.同学们,再过十几天你们就要毕业了,就要离开母校,离开朝夕相伴六年的同学,分别在即,有何感想?

结合学生即将毕业这一现实,触动学生情感,在淡淡的离别愁绪中进入新课的学习,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

二、 解诗题、知作者。

导入新课后,让孩子说说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并介绍自己对作者的了解,在理解题目意思后再读诗题,以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三、 读诗文、讲平仄。

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我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去读,对照着注释,边读边悟。在充分自读后指名读,纠正字音,介绍平仄规律。

在练习平仄规律时,我将采用层进法,从“城”入手,引导学生读出平声的长。学生刚刚接触这种读法,肯定读得不到位,我将这样引导:“看到过万里长城吗?那是怎样的延绵起伏啊!”再辅以手势,发挥手势的辅助作用,在此基础上读“渭城”。然后练习读“朝雨”,体会仄短的读法。再练习读第一句诗,最后练习用这种方法读整首诗,读出文字本身的节奏和韵味,达到熟读成诵。

四、创情境、 悟诗情

再次播放《阳关三叠》教师深情诵读,让学生闭眼聆听。然后问“当你静静地聆听时,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用语言描绘一下。”这一环节,引发学生想象,将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既检查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然后从好友的角度感受离别之情。先请学生读一读古诗,找出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这酒。 “这是一杯普通的酒吗?”“这是一杯怎样的酒啊?”学生从多个角度回答后,教师深情引读:

这是一杯离别的酒——

这是一杯祝福的酒——

这更是一杯连心的酒啊——

让学生带着他们的`感受,一遍一遍,反复地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这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似乎平淡的表层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深挚情谊。于是每复读一次,学生的感情也随之澎湃升腾。

从地域上的距离和差异感受离别之情。出示元二出使安西的地图和当时阳关以西的视频,通过语言进行渲染“这满眼的荒漠,满目的戈壁。身为好友的你,在这离别的时刻,还想对元二说些什么呢?“

再次引导学生想象,想象两地生活的差异,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

师:渭城这儿有喝不完的家乡水,听不完的家乡话,安西那儿——

引读: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所以的牵挂、所有的担忧统统化作——生读“劝君……”

这样的设计,对安西和渭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强烈对比。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在学生与作者情感交融之时,教师介绍一段资料“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逝了,没想到,此次一别竟成了永别。让我们再一起吟诵这首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通过集体配乐吟诵整首诗,在朗读中再次体会朋友之间的浓浓深情。

五、拓诗篇、 续诗韵。

“送别诗”这一题材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比较常见的,为了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出示高适的《别董大》,让学生运用学习的平仄式送读法练习朗读。同时推荐几首比较有名的诗歌让学生进行课外自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读代讲,以情引读”的形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那段情、那颗心、那种味儿。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送元二使安西》所在单元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整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诗中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理解“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借助注释、找关键因素等方法理解诗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链接送别诗的学习积累,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借助借助注释、找关键因素等方法学习理解诗意,积累学习送别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为了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法上,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朗读、勾画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此外我还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力求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看画诵诗,激趣导入。课前,教师出示一幅幅画面,引导学生看画面猜诗,诵诗,在诵读《赠汪伦》的过程中,了解送别诗的特点,引出诗题。并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作者,了解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特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猜的方式,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痕的引导中也为本课的有效教学打下了基础。

环节2解读诗题,初读古诗。首先,老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读诗题,划上节奏线读诗题把诗题读顺。接着,指导学生把诗题读懂,通过借助注释,理解“元二”、借助地图理解“安西”,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连起来说诗题的意思。基于学生学习的起点,在学生困惑处给予点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会读更读明白了。初读古诗的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在展示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舍”“朝”是多音字,引导学生据意定音,这为学生整首诗朗读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俗话说古诗教学“三分悟,七分读”,接下来引导学生读诗,老师就通过指名读,师生合作朗读,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从读准字音到读通诗句,再到读出节奏,一步一步走向深入。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想读画面,读悟结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诗整理出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这件事的基本要素,如,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这常规要素的梳理后,学生很轻松理解了诗意。抓住关键词理解这一类古诗是常见的方法,借助这样的方法,教师出示《山中送别》,让学生也同样找出基本要素来理解诗意,学生习得一法,理解诗意也就顺理成章了。理解诗意为体会诗人的情感打下了基础。接下来,教师聚焦诗人的写作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再次读读诗,找找,你从诗中看到了怎样的送别画面?

抓住景物“雨”,似乎老天也在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柳”,教师告知学生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体会到因这些景物产生的愁绪后教师又可以采取层进式的引读,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雨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飘泊,而今天朋友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选取这些景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而进一步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层层渲染,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可谓一唱三叹,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完全感受了这首诗歌的独特魅力。此环节教给学生学习送别类古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带入诗境,背诵积累。在学生对古诗体会的基础上,告知学生6年后,王维去世了,远在安西的元二听到这消息悲痛欲绝。这分别的画面也成了他们朋友情深的最后见证。有人为了纪念这份难能可贵的友情,将他们这送别的画面谱成曲,送别的曲调久久回荡在学生心中。最后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吟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在朗读中再次体会朋友之间的浓浓深情。至此,学生对学习送别类古诗已经有法可循,布置他们课外自主收集送别类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感悟,体会诗人情感。

附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找关键词(时间 地点 人物)

折柳相送

想象画面

饮酒相送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精选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