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角的平分线教案

时间:2024-06-13 20:54:37
角的平分线教案

角的平分线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角的平分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角的平分线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定义,并能熟练地画出这两种线段

2、能应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形成观察辨别、全面分析、归纳概括等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情感目标: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树立自信、自强、自主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及画图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性质解决有关的计算问题是本节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让每个学生拿一张三角形纸片,把其中一个内角对折一次,使角的两边重合,得到一条折痕。(问学生折痕是什么形状?)

2、请每位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被折痕分割的二个角的大小,得到什么结论?(得到折痕平分这个内角)

引出概念: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形状是线段)

一、 合作交流,探讨结论

请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在一个三角形中有几条角平分线?请每位同学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中画一画,与同伴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动画演示,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三条角平分线的特点。(三条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三条线相交于一点)

任意画一个ABC,用刻度尺画BC的中点D,连结A D

引出概念: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让学的中线的形状也是线段生理解三角形)

请同学回答问题:在一个三角形中有几条中线?请每位同学在不同类型的三角形中画一画,与同伴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制作的动画演示,在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三条中线的特点。(三条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三条线相交于一点)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用几何语言表达方式:如图 在?ABC中,∠BAD=∠CAD,AD是?ABC的角平分线;在?ABC中,D是BC的中点(或B D= DC),AD是?ABC中BC边上的中线。

三、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范例1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B=450 ∠C=600

求下列角的大小 ∠BAE ; ∠AEB

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分析已知条件,教师作好引导

四、 巩固练习

请学生课内练习1、2教师分析总结

五、 拓展与应用

让学生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做更灵活的计算与应用

1、在ABC中,角平分线B D与C E交于点F,已知∠A=550 求∠EFD的度数

2、在ABC中,A D是BC边上的中线,已知AB=7AC=5,求?AB D和?AC D的周长的差

六、 学生总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七、 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做好书本中的作业1——4。

角的平分线教案2

教学目标

1、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释角平分线的原理.

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

教学重点

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教学难点

角的平分线的作图方法的提炼.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三角形中有哪些重要线段.

问题2:你能作出这些线段吗?

Ⅱ.导入新课

在学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有这样一个题:

在∠AOB的两边OA和OB上分别取OM=ON,MC⊥OA,NC⊥OB.MC与NC交于C点.

求证:∠MOC=∠NOC.

通过证明Rt△MOC≌Rt△NOC,即可证明∠MOC=∠NOC,所以射线OC就是∠AOB的平分线.

受这个题的启示,我们能不能这样做:

在已知∠AOB的两边上分别截取OM=ON,再分别过M、N作MC⊥OA,NC⊥OB,MC与NC交于C点,连接OC,那么OC就是∠AOB的平分线了.

思考:这个方案可行吗?(学生思考、讨论后,统一思想,认为可行)

议一议:图中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要说明AC是∠DAC的平分线,其实就是证明∠CAD=∠CAB.

∠CAD和∠CAB分别在△CAD和△CAB中,那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

看看条件够不够. 所以△ABC≌△ADC(SSS)

角的平分线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应用.

2.理解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和关系,会找一个简单命题的逆命题.

3.渗透角平分线是满足特定条件的点的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是重点.

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和灵活运用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角平分钱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探求与证明

1,复习引入课题.

(1)提问关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2)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图3-86中的∠AOB的角

平分线OC.

2.画图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证明之.

(1)在图3-86中,让学生在角平分线OC上任取一

点P,并分别作出表示P点到∠AOB两边的距离的线段

PD,PE.

(2)这两个距离的大小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学生度量后得出猜想,并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进行证明,得出定理.

(3)引导学生叙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定理1),分析定理的条件、结论,并根据相应图形写出表达式.

3.逆向思维探求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1)让学生将定理1的条件、结论进行交换,并思考所得命题是否成立?如何证明?请一位同学叙述证明过程,得出定理2—— ……此处隐藏4177个字……习惯直接应用定理,仍然去找全等三角形,结果相当于重新证明了一次定理。对于原命题和逆命题,学生对条件和结论容易混淆,特别是没有明显的提示语言时,更易找不准条件和结论,这就成了教学的难点。

教法建议:

整堂课围绕“以复习为基础,以过程为主线,以思维为中心,以训练为手段”开展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提问、板演、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接参加课堂活动,将教与学融为一体。具体说明如下:

(1)做好铺垫

新课引入前,作一个具体画图的练习:已知角画出它的角平分线;然后在平分线上任取一点,作出这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这样做一是复习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二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图形基础。

(2)主动获取

利用上面的图形,观察这两个距离的关系,并证明自己的结论。对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同学会很容易得出结论并能用文字叙述出来。对基础稍差一些的同学生得出结论并不难但让他们用文字叙述出来可能不是很准确,此时教师要做指导。这一环节的教学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主动提出此定理。

(3)激荡思维

在上面定理的基础上,让学找出此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并交换条件与结论得到一个新的命题,然后验证此命题的正确性如何?学生通过推理证明不难得到是一个真命题。此时顺理成章地引出教材中的定理2。最后注意强调:两个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原命题与逆命题、原定理与逆定理的关系及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的方法步骤。这一环节完全是由学生给出定理的文字表述及证明过程。

(4)推向深入

进行必要的例题讲解,然后进行有层次阶梯性训练,以达到熟练地运用定理证明有关问题。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同时让学生总结积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常见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

(2)能够运用性质定理和逆定理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

(3)能够判定两个命题是否为互逆命题,并能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判断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

(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2)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

教学重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逆定理及它们的应用。

教学难点:

a、角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b、这两个定理的区别;c、写命题的逆命题。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投影显示

问题:(1)画一个;

(2)在这条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标出P点到角两边的距离。

(3)说出这两段距离的关系并证明。

2、定理的获得

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叙述出定理的内容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距离相等。

强调说明:

(1)、定理的条件及结论的符号表示;

(2)、定理的作用:直接证明两线段相等。使用的前提是有,关键是图中是否有“垂直”。

3、运用逆向思维,导出定理的逆定理

问题:将定理的条件与结论“换位”得到一个新命题,说出这个新命题的内容,并判断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学生分析、讨论用文字叙述内容,老师作必要的提示。

逆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上。

强调:a逆定理的作用:证明角相等

b、二定理的区别与联系:性质定理说明了角平分线上点的纯粹性,即:只要是角平分线上的点,它到此角两边一定等距离,而无一例外;判定定理反映了角平分线的完备性,即只要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都一定在角平分线上,而绝不会漏掉一个。实际应用中,前者用来证明线段相等,后者用来证明角相等(角平分线)

4、原命题与逆命题

a、概念

b、写出互逆命题的关键。

c、原使命与逆使命的真假性并无一定的依存关系。

5、定理的应用(投影四个例题)

例1、已知:如图1,△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

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学生先分析,教师巡视并适当点拨。

投影显示学生的证明过程,师生共同纠正补充完善。

投影规范的书写格式:

(见书中例题)

此题设想:(1)语言要规范。例“过点P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BC、CA,垂足为D、E、F”这一段话一定要在证明中写出。

(2)几何证明中,常见“同理”二字,讲清“同理”适用的条件以免以后乱用。

例2、已知:如图2,PB、PC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证:P在∠A的平分线上

证明:(略)

设想:(1)证明“点在线上”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一般解题方法”的运用

(3)投影显示学生的书写步骤,检查学生数学语言是否规范。

例3、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它们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对顶角相等;

(3)如果,那么;

(4)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例4、已知:如图3,PB⊥AB,PC⊥AC,PB=PC,D是AP上一点

求证:∠BDP=∠CDP

证明:(略)

设想:一般解题方法的教学。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2)二定理的关系;

(3)一般解题方法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5、布置作业:

(a)书面作业P80#9

(b)思考题:

(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AB,AD=DC,BD平分∠ABC.

求证:∠A+∠C=

(2)求证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如图,公路南有一学校在铁路的东侧,到公路的距离与到铁路的距离相等,并且与两路交叉处O的距离为400米,在图上标出学校的位置,并说明理由(比例尺1:10000)。

提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把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解决。

解:把公路、铁路看作两条相交直线,画出它们交,在上,从顶点量出表示实际400米长的线段便可确定学校的位置。表示实际400米长的线段为:0.04米=4cm

《角的平分线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